纸管烘干房的高效运行直接影响纸管的质量(如强度、耐水性)和生产成本。
在选型时需综合考虑产量、能耗、环保要求,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,并建立科学的维护体系,以提升设备效率、延长使用寿命,未来,随着节能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的发展,纸管烘干房将向 “低耗、高效、智能” 方向持续升级。

那么,关于纸管烘干房的温度和湿度应该如何控制,大家知道吗?
一、温度控制方法及要点
1. 温度设定原则
根据纸管材质与厚度:
普通纸质(如牛皮纸、瓦楞纸)制成的纸管:初始温度可设定在 50-60℃,逐步升温至 70-85℃,最终烘干温度一般不超过 90℃,避免高温导致纸管变形、碳化或易燃风险。
特种纸或厚壁纸管(如工业用高强度纸管):可适当提高温度,初始温度 60-70℃,逐步升至 85-95℃,但需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温度,防止内部水分蒸发过快导致开裂。
结合烘干阶段:
预热阶段:缓慢升温至设定温度的 60%-70%,使纸管均匀受热,避免因温差过大产生应力变形,时间通常为 1-2 小时。
恒温烘干阶段:保持目标温度,确保水分持续蒸发,此阶段占总烘干时间的 60%-70%。
降温阶段:烘干完成后,逐步降低温度至室温(或比室温高 10-15℃),防止纸管因温度骤降吸湿或开裂。
2. 温度控制设备与技术
加热方式选择:
电加热:通过电阻丝、红外加热管等发热,温度控制精准(误差 ±1-2℃),适合小型烘干房或对温度要求高的场景,但运行成本较高。
蒸汽加热:利用蒸汽散热器散热,温度稳定,适合大型烘干房,可通过调节蒸汽压力和流量控制温度,成本较低但升温速度较慢。
燃油 / 燃气加热:通过燃烧器加热空气,升温快、热量充足,适合大规模生产,但需注意燃料安全和废气排放。
热泵加热:节能型加热方式,利用空气中的热量,能耗低、温度均匀,适合环保要求高的场景,但初期投资较高。
温控系统:
采用 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+ 温度传感器(如 PT100 热电阻) 组合,实时监测烘干房内各区域温度,通过 PID(比例 - 积分 - 微分)算法自动调节加热设备的功率或流量,保持温度稳定。
多点测温:在烘干房内均匀布置 3-5 个温度传感器(上、中、下、左、右),避免局部过热或温度不均。
3. 温度控制注意事项
避免温度波动过大:温度波动应控制在 ±3℃以内,波动过大会导致纸管干燥不均匀,影响强度和尺寸稳定性。
定期校准温度传感器:每 3-6 个月用标准温度计校准传感器,确保测温准确性。
关注设备散热与保温:烘干房墙体、门等部位需采用保温材料(如岩棉、聚氨酯泡沫),减少热量流失;加热设备附近需保持通风,防止局部过热。
二、湿度控制方法及要点
1. 湿度设定原则
根据烘干阶段调整:
预热阶段:湿度可保持在 60%-70%RH(相对湿度),避免纸管因升温过快导致表面水分蒸发过急而开裂。
恒温烘干阶段:逐步降低湿度至 30%-40%RH,加速水分蒸发,此阶段需确保通风良好,及时排出水蒸气。
收尾阶段:湿度控制在 20%-30%RH,使纸管水分含量达到目标值(通常为 8%-12%,根据使用场景调整),避免过度干燥导致脆化。
根据纸管用途:
用于包装、轻型运输的纸管:水分含量可控制在 10%-12%,对应烘干房收尾湿度 25%-30% RH。
用于工业承重、耐高温的纸管:水分含量需更低(8%-10%),收尾湿度可降至 20%-25% RH,但需防止过度干燥。
2. 湿度控制设备与技术
排湿方式:
强制通风排湿:在烘干房顶部或侧面安装排风机(如轴流风机、离心风机),通过定时或湿度联动控制(当湿度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开启),将潮湿空气排出,同时引入外界干燥空气。排风量需根据烘干房体积、纸管含水量计算,通常每小时换气 10-20 次。
除湿机辅助:在湿度难以通过通风降低的情况下(如外界空气湿度高、烘干房密封不严),可安装除湿机(冷冻式或转轮式),直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,适合对湿度要求严格的场景。
加湿措施(若需要):
若烘干过程中纸管出现干裂,可在预热阶段适当加湿(如喷雾加湿、蒸汽加湿),保持初始湿度在 60%-70% RH,但需注意避免水分直接接触纸管。
湿度监测系统:
使用 湿度传感器(如电容式、电阻式) 与温控系统联动,实时监测烘干房内湿度,当湿度超过设定上限时自动启动排湿设备,低于下限时可考虑是否需要加湿(根据工艺需求)。
3. 湿度控制注意事项
防止冷凝水产生:烘干房内壁、天花板需做好保温,避免温度过低导致水蒸气冷凝,滴落在纸管上造成局部受潮。
定期清理排湿通道:排风机、通风管道内易堆积灰尘和纤维,需每 1-2 个月清理一次,确保排湿效率。
关注外界环境影响:在雨季或高湿度天气,可增加除湿机运行时间或提高排风量,必要时减少外界空气引入,采用循环烘干方式(部分空气经除湿后重复使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