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纸管烘干房的安全操作是保障生产安全、避免火灾、设备损坏及人员伤亡的关键,需从人员操作、设备运行、环境管理等多方面严格规范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
一、操作前的准备与检查
人员资质与培训
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,熟悉烘干房的结构、工作原理、温控系统及应急处理流程,严禁无证或非指定人员操作。
明确岗位职责,避免误操作(如随意调整温度、私自拆卸设备部件)。
设备及环境检查
房体与密封:检查烘干房门窗密封是否完好(防止热气泄漏引发周边物品升温)、保温层是否破损(避免局部过热),房体周围 1 米内无易燃物(如废纸、布料、油品等)。
加热系统:
电加热:检查电热管是否老化、短路,接线端子是否松动(防止漏电或火花);
燃气 / 生物质加热:检查燃料管道 / 输送系统是否泄漏(用肥皂水检测接口),燃烧器风门、点火装置是否正常,烟道是否通畅(避免一氧化碳积聚);
蒸汽加热:检查散热器、阀门是否漏水,压力表是否在正常范围(防止超压爆炸)。
通风与循环系统:测试风机运行是否平稳(无异常噪音),风道是否堵塞(确保空气循环顺畅,避免局部高温),排湿风机是否能正常启动(防止房内湿度 / 温度异常)。
温控与安全装置:校准温度控制器、超温报警器(设定温度上限,如纸管烘干一般不超过 120℃,超温时需立即断电 / 停燃),检查急停按钮是否灵敏有效。
二、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规范
物料装载与摆放
纸管需按规定方式摆放:避免堆叠过密(预留通风间隙),长纸管需水平放置并两端固定(防止倾斜倒塌),禁止将纸管直接接触加热元件(防止局部过热引燃)。
严禁将非纸管物料(如塑料、化学品、油布等)放入烘干房,尤其避免易燃、易爆物品(如酒精、油漆桶)进入高温环境。
温度与时间控制
严格按照纸管材质设定烘干温度(一般 40-120℃),禁止为缩短时间随意超温(纸管属易燃物,长期超温易引发自燃)。
设定合理烘干周期,避免长时间连续运行(设备需定期停机散热,尤其电加热系统),中途需查看时,应先关闭加热系统,待温度稍降后再开门(防止热气灼伤)。
实时监控温控仪表,若发现温度异常升高(超过设定值 5℃以上),立即停机检查(可能是温控器故障、风机停转等),排除故障前不得重启。
通风与排湿管理
确保风机全程运行(干燥过程中禁止关闭,否则房内温度不均易引发局部过热),若风机故障停机,需立即停止加热并打开房门降温,待修复后再使用。
潮湿环境下加强排湿,避免房内湿热空气积聚(但排湿口不得正对易燃物);干燥后期缓慢降低湿度,防止纸管因湿度骤降开裂(间接减少碎纸堆积引发的隐患)。
燃气 / 生物质加热的特殊注意
燃气烘干房需保持房体轻微负压(防止燃气泄漏积聚),定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(安装报警器,浓度超标时自动停机并排风)。
生物质燃料(颗粒 / 秸秆)需单独存放于通风干燥处,远离火源,添料时避免散落(防止被引燃),燃烧后的灰烬需冷却后再清理(避免余温引燃其他物品)。
三、操作结束后的处理
停机与降温
烘干完成后,先关闭加热系统,保持风机运行 10-15 分钟(让房内温度降至 50℃以下),再关闭风机,最后切断总电源 / 燃料阀。
取出纸管时使用耐高温手套,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纸管(防止烫伤),堆放纸管的区域需干燥、通风,远离火源。
设备清洁与检查
定期清理烘干房内的纸粉、碎屑(每周至少 1 次),尤其加热元件、风机叶片上的堆积物(纸粉易燃,高温下易自燃)。
检查设备各部件:电线是否老化、接口是否松动,燃气管道是否有泄漏,生物质炉的炉渣是否清理干净,确保下次使用前无安全隐患。
四、应急处理措施
火灾应急
若发现烘干房内冒烟、有火星,立即切断总电源 / 燃料阀,打开房门(小范围火情可使用房内配备的干粉灭火器扑救,注意从上风方向喷射)。
火势较大时,立即撤离人员并拨打 119,同时关闭周边电源,防止火势蔓延。
燃气泄漏
闻到燃气异味时,严禁开关电器、使用明火,立即打开门窗通风,关闭燃气总阀,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,待泄漏气体散尽后检查维修(由专业人员处理)。
人员受伤处理
高温灼伤: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 15-30 分钟,避免涂抹药膏,及时送医;
一氧化碳中毒(燃气 / 生物质加热):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处,保持呼吸道通畅,必要时吸氧并送医。
五、日常维护与管理
定期检修:每周检查加热元件、风机、温控器、报警器的有效性;每月检查电线绝缘层、燃气管道密封性、烟道通畅性,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(如更换老化部件)。
消防设施:烘干房内外需配备足量干粉灭火器(每 50㎡至少 1 组),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通道,定期检查消防器材有效期。
记录与制度:建立操作记录台账(记录烘干时间、温度、设备状态),制定设备巡检表,发现隐患立即上报并整改,禁止 “带病运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