纸管烘干房的性能直接影响纸管质量和生产效率,合理设计结构、精准控制参数并做好维护,可显著提升干燥效果,降低生产成本。

纸管烘干的核心是水分蒸发与传递:
加热系统产生热量,使烘干房内温度升高,空气湿度降低(形成低湿度环境)。
纸管表面水分在温差作用下蒸发,进入周围空气。
循环风机将含湿空气吹向排湿口,同时补充干燥热空气,持续降低纸管周围的湿度,促使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。
通过控制温度和排湿速度,避免纸管因水分蒸发过快导致表面收缩开裂(需 “循序渐进”,尤其厚壁纸管需分阶段升温)。
纸管烘干房的结构需满足均匀干燥、节能高效的需求,主要包括以下部分:
房体
材质:多采用保温板材(如聚氨酯夹芯板、岩棉板)搭建,具备良好的隔热性,减少热量流失。
尺寸:根据产能定制,小型烘干房可容纳数层架子,大型烘干房可设计为隧道式(纸管通过传送带连续进出)。
门体:密封式平移门或推拉门,防止热气泄漏,门上可设观察窗(耐高温玻璃),便于监控内部状态。
加热系统
热源:常见有电热管、蒸汽换热器、燃气燃烧器、空气能热泵等(需根据环保要求和成本选择,如食品级纸管需避免污染,优先选电热或蒸汽)。
分布:加热元件均匀安装在房体两侧或顶部,通过风机将热量扩散至整个空间,确保温度均匀。
送风与循环系统
风机: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,推动空气在房内循环,避免局部温度差异过大(温差需控制在 ±3℃以内,否则纸管易开裂)。
风道:合理设计风道走向(如顶部送风、底部回风),使热空气均匀流经纸管表面,加速水分蒸发。
排湿系统
排湿风机:将房内高湿度空气排出,同时补充部分新鲜空气(需平衡排湿量与热量损失,避免能耗过高)。
湿度控制器:通过传感器监测房内湿度,达到设定值时自动启动排湿,确保干燥效率。
控制系统
温控器:设定并实时显示烘干温度(通常 50-80℃,根据纸管厚度和材质调整)。
时间继电器:设定烘干时长(从几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等)。
联动控制:部分高端设备可实现温湿度联动调节,自动根据纸管含水率调整参数。
承载装置
烘干架 / 托盘:多层金属网格架或托盘,用于放置纸管,需保证纸管之间留有间隙(至少 2-5cm),便于热空气流通。
传送带(隧道式):用于连续生产,纸管随传送带匀速通过烘干房,实现自动化干燥。